周口的名小吃非常多,但是有一种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可是当地人都把它当主食来吃。这种周口小吃就是鹿邑妈糊,鹿邑妈糊不但深受大家的喜欢,而且还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周口卖鹿邑妈糊的商贩每天出摊之后很快就卖完了,即便是每天要准备多碗的妈糊,可还是供不应求。由此可见,鹿邑妈糊真的是好吃到深入人心。
鹿邑的妈糊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也是因为环境形势所迫才创造出来的。在民国战争时期,雨水绵连数日,粮食没办法晾干,也就没办法将其磨成面粉。于是就有人将小米用石磨磨成面糊来食用,后来又加入黄豆磨碎,将两者合二为一烧制之后就成了妈糊。那么妈糊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主要是妈糊的营养价值非常高,黄豆和小米的搭配让其营养价值堪比“母乳”。而且它是小米和黄豆用石磨磨制出来的糊,所以大家就将这种食物叫做“妈糊”了。很多鹿邑人只要回到家乡,第一件事一定是先找妈糊喝。因为当地人认为,再好的饭都不能和马虎相比较,这是能从小吃到老都吃不腻的一种美食。
鹿邑妈糊有点像豆浆,可是比豆浆浓稠一点,你说它像豆腐脑吧,它又比豆腐脑的口感松软一些。鹿邑妈糊看起来黄黄的,有些粘稠,不过吃起来非常爽口,根本不会觉得糊嘴。而且一口妈糊下肚,你能感觉到米香和豆香融合的味道在喉咙里来回碰撞。说的现在就想来一碗了,真的是太诱人了。你吃过吗?有机会到鹿邑一定要尝一尝,不然准后悔错过了河南的特色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