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周口新闻
周口美景
周口美食
周口旅游
周口习俗
周口文化

你不会想到这才是真实的张华中

张华中书法作品

你不会想到

这才是真实的张华中

——研读艺术家张华中先生

记者黄佳文/图

张华中,笔名倩夫、古月、美髯公、两宛居士等,斋号听涛斋、一瓢斋。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天地苍苍,三川泱泱……有盘古井澈,八卦阴阳。女娲炼石,神农无恙。李耳青牛,孔丘弦扬。陈抟老祖,鬼谷道场。千字文奇,陈风十章。”《三川赋》中这样氤氲着千秋芬芳的句子,让人沉醉!

《三川赋》的作者是张华中,照片上的他蓄着长长的胡须,精气神满满。在见到他本人之前,记者就勾勒着他的各种形象:学者、权威,仅采访提纲就罗列了满满一大张纸。

采访约在了张华中的书房,谈笑间记者发现,他是一个拥有李白外在、具有苏轼情怀的人,自然洒脱、博古通今,诗词曲赋出口成章,自带节奏的谈话让人如沐春风,与他对话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融合魏晋风骨汉唐气象的书法家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冯剑星这样形容张华中的书法:先寻唐人之法,以成庄正之道。后入魏晋之格,以正古雅之风。次绍明人之意,以取灵动温婉之气质。其书骨力洞达开张,小字而有大气象,点画能作真楷模,以取精用弘之心,糅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势,自抒胸臆,独见性情。

然而,令记者万万没想到的是,张华中临池习书几十载成绩斐然,这背后并没有什么天才的桥段,有的只是晨昏相继、勤勉刻苦!

“读初中时,我对书法没有多大印象,也没有自觉练习书法。当时觉得,过年写春联的那些老师、那些有学问的人,红纸一铺,拿起毛笔信手拈来,让人觉得太有学问啦!悠然自足地放下毛笔时,围观的众人一起鼓掌,啧啧赞叹,那种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张华中被书法家的那种风范深深吸引。

张华中回忆,他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三本字帖,一本是欧阳询的《九成宫》,一本是柳公权的《玄秘塔》,一本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学习之余,他三个字帖轮换着临摹。读高中时,逢年过节,学校要他编写书法特刊,然后贴到大街上。

“当时,同学们都问这是谁写的?咦,张华中写的!我感到心里特别自豪!”张华中说,那时候,他慢慢对书法有点认识了,毛笔字也写得更好了。走进大学以后,他开始系统学习书法艺术理论,经常去图书馆阅读书法方面的专业书报,同时也读其他方面的书报,摄影、美术、雕塑、书法等姊妹艺术都有涉猎,这些对他练好书法有很大帮助。

临池不辍50余载,张华中终练成典雅温婉、清和流丽的独家书风。在他的家里,记者欣赏了他手抄的《道德经》长卷,长卷中字体舒展清雅、飘逸灵动,文气十足而又有正大气象,用笔简而有蕴,结体自然爽利,既有黄庭坚的那种长枪大戟笔意,又兼具文征明书法的形神!

当记者问到什么是好书法?张华中说:“第一是骨力,第二才是神采。没有骨力,根本就不会有神采。比如一个耄耋之人,整天佝偻着,骨质疏松,人软绵绵的,何谈神采?好字,有了骨力,才有神采;有了骨力和神采,它才有韵味。什么飘逸、清雅,那都在此后了。”

张华中坦言,书法有三个境界,第一有师承。一看作品,就知道继承的是何家何派,这叫有师承。第二,写性情。写性情有两点,首先是写出字的性情,其次是写出书法人自己的性情。第三,写哲学。写书法,纸一铺,就是哲学。纸是白的,为阳,墨是黑的,为阴,“一阴一阳谓之道”。纸是虚的,字往上一落,有了虚无相生。每一个字都有高低、向背、强弱、大小、呼应、曲直,这都属于相对的哲学范畴。如果处理不好阴阳、有无的关系,就写不好字。但这还不是最高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逍遥,字与我一体,我即是字,字即是我,是那种畅怀挥毫毕,恬然长吁,全然不知毛笔的存在。

情趣盎然的生活达人

走进张华中家,随处可见的盆景、绿植,令人眼前一亮,姿态各异的盆景宛如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而这一切,与四周的诗词书画作品相得益彰。原来,在外人看来古板严肃的书法家,竟是一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

“每天5点10分起床后,开始练习八段锦,7点备好早饭,送孙子上学,回家练习书法或打拳。”张华中坦言,他的生活,三分之一是书法诗词,三分之一是修身养性,三分之一是享天伦之乐,他很享受当下的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灯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作为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根据诗的题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采用赋、比、兴写作手法,以四言诗为主,诗句优美,它造就了中国人委婉优雅的人格、朴素简约的审美和爱憎分明的价值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蒙曼曾说:“《诗经》是我们文化的本源,《诗经》里头承载着中国文化的DNA。”

“让古文字活起来,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一个艺术家的首要责任。”张华中说,他的诗书文集《陈风大雅》马上就要出版了。这本书采用诗经体,以四言诗为主,30首诗歌涵盖周口年人文百科和盘古、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包拯、汲黯、曹植等帝王儒客。以诗经体创作诗歌,在全国实属罕见,这本书里,诗词、书法相得益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诠释殆尽。

“让古文字活起来。”张华中不止一次提到,“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很多人来不及领悟。让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创作《陈风大雅》的初衷。”

除《陈风大雅》《弦歌大雅》外,张华中还与经济学者、工程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王志山合作了5部诗书《百鸟诗书》《百树诗书》《百花诗书》《百水诗书》《百山诗书》。目前,《百鸟诗书》《百树诗书》已出版。

千万别以为张华中只擅长诗歌、书法,他写的赋也让人称奇。提到赋,这里需要普及一下,它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

《三川赋》作为张华中礼献三川之作,开篇数尽三川历史风华,“天地苍苍,三川泱泱……有盘古井澈,八卦阴阳。女娲炼石,神农无恙。李耳青牛,孔丘弦扬。陈抟老祖,鬼谷道场。千字文奇,陈风十章”。中篇“仁德干臣,谋于稻粱。时不我待,击石有响。濯足三川,振衣荒岗。举火提灯,民从心往。宵衣旰食,一饭三吐哺,只为黎民安康;日昃夜艾,一沐三握发,但求苍生有望。十年饮冰,难凉庙堂热血;三年蝶变,易暖百姓胸膛。德政勋业,金石可镂;善政懿行,册载帛藏。潮涌三川,借水造势,货走世界,通海达江。滋田广育,植被覆野,高楼鳞栉,谷丰果香。宝车驻跸,聆田野牧歌;行人翘首,望巨轮远航。九万里风鹏正举,天翻地覆慨而慷。”大气的语言,宏大的气象,流露的是一位艺术家的责任担当!

“艺术家要以艺品为首,其次是人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张华中坦言,千年之前,至圣先师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为学为人的依据。艺术家必须有担当、有责任,举火提灯,以心发现心,以自己的活点亮别人的活。

书法公益活动的推动者

“书法位居十大国粹之首,最能代表东方文化。”张华中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基因,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艺术家就是推动者之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各类学校的讲学邀请,张华中总是积极予以回应,专心致志准备每一次讲学内容,耐心、坦诚与热爱书法的后辈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65岁,时间比金子都珍贵。”张华中说,他对待学习的态度一直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他会坚持以诗文书法为载体,赓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做那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者。

(转自《周口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ikouzx.com/zkxw/1562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