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对年度河南省发生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类网络舆情事件进行梳理和总结,对热度较高的舆情事件进行指数排名,并对教育舆情事件的传播特点、应对效果等进行简单分析,为大家了解年度河南省教育网络舆情总体概括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资料。
一、河南省年度20大教育网络舆情事件
表1为河南省TOP20教育网络舆情事件
年度河南省教育类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的数据统计时间为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排行榜参照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网络舆情季度报告构建的供需指标体系,结合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的具体情况,重新构建了自身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2,总共包括2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并把每个指标赋予具体的权重。
二、报告解读
(一)地域分析
从上图看,以郑州为中心,年具有较大影响的20件网络舆情事件,以豫中为中心,呈现十字式分布,集中爆发于豫中(郑州、许昌、汝州)地区且北多南少。豫中地区舆情复杂,各类舆情共计10件,占半成,“师风师德、招考公平与校园管理”问题皆有显露,其中“招考公平”尤为突出;沿十字线由北至南安阳、新乡、信阳地区各爆发1件,驻马店地区2件;由西至东洛阳地区2件,平顶山、周口和商丘地区各1件。
豫中地区人口稠密,学生基数庞大,各级校园众多,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难度,且经济发达,传媒业与自媒体发展极快,一旦事件发生必定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特别是以短视频为媒介的传播手段,让相关信息呈现出“病毒式”传播,难以控制。
与豫中地区相比其他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网络舆情事件爆发的也相对较少。
(二)时间分析
从时间分布看,12月网络舆情事件集中,共计9件,6月与10月各爆发3件,共计6件,9月爆发2件,1月、8月和11月各1件。
6月为毕业季与考试季,易发“招考”类舆情,6月共爆发3件。关于“家长质疑孩子答题卡被调包”的事件一经爆出,立即引发舆论浪潮。令人惋惜的是,在6月,信阳教师李芳为救学生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意义!向人民教师李芳致敬!驻马店西平小学教师因将学生成绩发至家长群,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写下辞职信,此事引发众教师共鸣,各方纷纷谴责家长过激行为。
9月与10月为开学季,经过暑期休假,师生回到校园各类事件也会层出不穷,符合一般规律。
年12月网络舆情集中爆发且事件类型多,除“六级听力”事件外,其它事件均为随机事件,无规律可循,给舆情应对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三)事件类型
1.校园管理一直为校园教育的难点,本次统计中涉及“国家贫困补助政策、校园教师招聘与考核、学校相关规定的制定与执行”等。涵盖幼、小、中、大各级校园,覆盖范围之广,暴露出相关监管制度应大力健全与执行;
2.年“师风师德”问题一直占据着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停地刺激网民的脆弱神经,隐藏在网民愤怒情绪下的是对该问题的无奈,越无奈便会越愤怒,如同滚雪球一般;
3.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公示消息,年河南省高考人数达98.38万,为全国之最,河南省作为全国考试大省,在庞大的考生群体与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只要出现任何问题,网民便会迅速集群,并展现出“零容忍”的态度;
4.家庭教育在教育矛盾中,大多被忽视。“驻马店少女失踪六年,与一对父子已生三子并精神分裂”一事,除声讨那对父子外,也当深刻反思:家庭教育是否错位?
(四)传播分析
1.传统媒体仍占重要媒介话语权
虽说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冲击下,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发酵发展过程中仍起重要作用,比如澎湃新闻在“栾川、长葛”等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法制日报在“西平教师”事件中承前启后,接过传播接力棒;人民日报在“商水事件”的传播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2.自媒体的情感表达带动网民情绪
在新媒体时代下,海量、多样、快速的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受众的生活,受众为减少信息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产生需求。此时自媒体便开始分类、消除不确定性,网民便极度依赖自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自媒体的观点也将逐渐成为全网网民的观点,久而久之便形成稳定的舆论场。在本次统计的20个事件中,自媒体无一例外的都参与其中,且态度鲜明,自媒体成为连接网民的重要接点。
3.短视频成为重要的舆情发酵平台
现代社会的碎片化时间逐渐增多,短视频开门见山、快速切入正题的特点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且丰富了受众的感官体验。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头条,附带短时频的内容更受到网民青睐,例如微博平台在“补助事件”中,
梨视频发布的微博转、赞、评共超万次。头条平台“商水素面事件”荔枝新闻发布的相关视频点击播放9万次。4.社交媒体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孵化器
互联网发展先后经历了“门户网站时代”和“搜索引擎时代”,目前已经全面进入“社交网络”时代。这一时期,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介质实现了完全融合,微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